創 · 發現
疫情過后,餐飲行業面臨極大的沖擊,生意不好,消費者進店率降低,翻臺率更是不容樂觀。在這種情況下,有的品牌依然存活的很好,有的品牌卻面臨倒閉的情況。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
1:品類即賽道
做餐飲行業,選擇品類尤為重要。品類決定您的市場有多大,您的競爭業態如何。比如您想開一個米線店,但相比較米線品類在鄭州市場已經飽和;如果還想突圍,就要考慮是否可以圍繞米線開創新品類。即舊元素新組合。比如XX豬肚雞米線、XX雞肉米線、XX松茸雞湯米線;都是在常規“雞湯米線”品類里進行區隔,細分。
這兩年阿平牛雜,為何在鄭州市場打開局面?核心原因,就在于“牛雜”本身是廣州的特色,引入到鄭州,年輕消費者一方面有嘗試的好奇,另一方面此品類尚無競爭對手,消費者想吃牛雜能只能想到品牌阿平,這就是新品類帶來的溢價;
阿平牛雜
2:形象差異
品牌形象全面塑造尤為重要。尤其對于重在加盟店的品牌,更需要全新的形象建立品牌的差異。與此同時,要注意的是品牌形象建設中“氣質區隔”很重要。比如餐飲品牌有的主打校園風,有的主打香港霓虹燈,有的主打復古風等,這些不同的風格裝修只是一個環節(SI),而是品牌的形象差異化的表達(比如蜜雪冰城IP卡通形象、馬路邊邊火鍋、醒獅香港霓虹燈文化)。
醒獅餐廳(香港霓虹燈文化)
四世同堂(福祿壽喜文化)
四世同堂(福祿壽喜文化)
3:口味是根本
對于一些中小餐飲老板,可能沒錢做形象,做品牌,那該怎么辦?那就專注做品質,餐飲的核心在于口味。但不是簡單字面意思的“口味”,而是要以消費者思維為主的口味創新。比如我家附近有個“方中山胡辣湯”,每天排隊很多人,他們家的包子我剛開始吃味道還行,但一年,兩年,三年,包子的“餡”依然如此。在后面就不吃了。我們做餐飲行業,一定要注意至少隔半年就要進行食客口味調研。消費者喜新厭舊,再好的產品吃多終究會吃膩的。這就需要怎么去在原有的食材上做創新,做獨特,做差異。食材之間的碰撞,就是一種口味,沉下心,做品質,當下每個消費者都是自媒體,他們也將是品牌傳播者。
總結:民以食為天,餐飲行業必定存有極大的市場容量。對于做餐飲的朋友如果您的店面仍門可羅雀,那您可以嘗試做如下工作:
1:抽出1-3天時間做消費內訪,了解消費者到店心理,口味喜好、菜品建議等。
2:接觸下鄭州品牌策劃公司,可以從品類定位到品牌形象(logo、VI)進行升級重塑。包括品類定義,菜品創新、菜品賣點、門頭升級,菜單燈箱升級等。從第三方的角度客觀分析品牌,找到品牌的競爭差異,打造可持續且有競爭力的品牌。
3:嘗試拍攝抖音,或者由第三方外包進行抖音的宣傳。(因為消費者的搜索習慣已發生改變,當消費者想吃什么,抖音已成為搜索窗口)
4:沉下心做好品質,無添加劑,使用非轉基因油、選用新鮮食材,研發新產品。當然可以用半成品,但前提仍是產品口味。如果您的家人,孩子、朋友都原因品嘗,至少說明品質上是沒問題的。其次就是對應的價格,高性價比仍是餐飲行業的關鍵(如外婆家、曼玉、綠茶等)